人才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等工作,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最初入职一般从事出纳员岗位,经过短期工作,可胜任会计核算岗位,经过5年左右可以从事会计稽核等工作,10年可发展从事会计主管岗位。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用人单位、不同毕业年限的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会计行业变化规律、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现阶段招生现状及生源水平确定如下人才培养规格:
1.能够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独立完成手工建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合法依规,并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
2.能够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正确进行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计量及清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理,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分配,应付账款的计量,应交税费的计算和缴纳,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的确定,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形成以及净利润的分配,所得税费用等项目的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会计报告,全面系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3.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正确进行资金时间价值及风险价值的计量、筹集资金的计算、现金流量的估算,投资决策、现金、应收款项及存货的管理政策的选择、确定利润分配方案,编制预算、运用考核指标进行控制、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市场价值,通过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选择,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的增值。
4.根据《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企业账套进行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进行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以及期末处理,保证及时完整系统地反映企业业务活动。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学生达到的水平应该是超过生手,低于熟手的层次,可以在外部指导下运用关联性知识,完成程序性任务。同时应具备职业提升能力,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稳步发展,可以一步步提高成为熟手、能手甚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