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 言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能为重、学做合一、创造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院办成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269名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5人,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专任教师155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26人。
学院本着“按需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效率优先,引企入校,合作开放”的原则,已经建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建筑、会计、旅游、语言、计算机技术等7个综合实训基地和机电、数控、电气电子、单片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建筑检测中心等44个实验实训室。同时,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共437人,其中,男生263人,女生174人,男女比例1:0.66,省内生源432人,省外生源5人。
表1-1: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比例(%) |
电子商务 | 8 | 1.83 |
会计电算化 | 123 | 28.1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 | 5.2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6 | 5.94 |
建筑工程技术 | 109 | 24.94 |
旅游管理 | 24 | 5.48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5 | 8.01 |
数控技术 | 10 | 2.28 |
应用韩语 | 18 | 4.18 |
市场营销 | 12 | 2.75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20 | 4.57 |
化学制药技术 | 12 | 2.74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4 | 0.91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 | 0.91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0.69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 | 1.37 |
合计 | 437 | 100 |
二.就业率
1.总体就业率
表1-2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186 | 42.56 | 64.99 |
升学 | 87 | 19.91 |
自主创业 | 4 | 0.92 |
应征义务兵 | 3 | 0.69 |
其他 | 4 | 0.92 |
待业 | 153 | 35.01 |
2.各专业就业率
表1-3: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就业率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初次就业率(%) |
电子商务 | 8 | 7 | 87.50% |
会计电算化 | 123 | 100 | 81.30%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 | 17 | 73.9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6 | 7 | 26.92% |
建筑工程技术 | 109 | 72 | 66.06% |
旅游管理 | 24 | 10 | 41.67%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5 | 20 | 57.14% |
数控技术 | 10 | 6 | 60.00% |
应用韩语 | 18 | 1 | 5.56% |
市场营销 | 12 | 9 | 75.00%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20 | 11 | 55.00% |
化学制药技术 | 12 | 7 | 58.33%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4 | 4 | 100.00%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 | 4 | 100.00%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2 | 66.67%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 | 3 | 50.00% |
3.未就业情况分析及说明
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毕业流向
升学87名,毕业生与所学专业一致;签就业协议168名;签劳动合同2名;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6名,;自主创业4名,;应征义务兵3名,;其他4名,;待就业153名。
图1-4 2017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四.就业分布情况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图1-5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就业地区分布情况
省内就业为主,省内就业主要流向学校所在地--延边地区。
图1-6 毕业生在全国各省市分布
就业地区省份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1北京市 | 2 | 1.08% |
15内蒙古自治区 | 1 | 0.54% |
21辽宁省 | 2 | 1.08% |
22吉林省 | 140 | 75.27% |
23黑龙江省 | 1 | 0.54% |
31上海市 | 1 | 0.54% |
32江苏省 | 2 | 1.08% |
33浙江省 | 4 | 2.15% |
37山东省 | 30 | 16.13% |
44广东省 | 3 | 1.61% |
合计 | 186 | 100.00% |

图1-7 毕业生在全国主要地区分布

图1-8 吉林省内毕业生就业分布
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图1-9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4.毕业生就业职业选择分布情况
图1-10 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第二篇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一.专业对口度
2017届毕业生专业很对口占69.89%,比较对口占13.44%,不对口占16.67%。

图3-11 毕业生专业对口度
二.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形式变化趋势
表3-12 2016年毕业生就业形式变化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74 | 20.85% | 27.89% |
灵活就业 | 23 | 6.48% |
升学 | 2 | 0.56% |
未就业 | 256 | 72.11% |
表3-13 2017年毕业生就业形式变化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186 | 42.56 | 64.99 |
升学 | 87 | 19.91 |
自主创业 | 4 | 0.92 |
应征义务兵 | 3 | 0.69 |
其他 | 4 | 0.92 |
待就业 | 153 | 35.01 |

图3-14 2016-2017毕业生就业率变动对比
三.就业流向趋势
总体来看,近两年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升学等方式多渠道就业的较少,以就近就业居多,其中又以传统型就业占了绝大多数。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2017年6月,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具体负责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同时筹备大学生创业园区。
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研究,明确校企合作的责任主体、权利义务,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实习实训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
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
为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解的成才观、就业观,指导学生调整好求职和就业的心态,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
四、就业帮扶与推荐
加强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我院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就业帮扶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建立贫困生就业信息库。通过发放奖助学金、助学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进行帮扶。同时,落实好吉林省 “双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的毕业生求职补贴项目。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2017年10月19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