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就业信息公开内容
一、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任务及成果
1、2024届毕业生毕业落实基本情况。今年我院应届毕业生674人,目前毕业去向落实44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65.73%,留省率48.53%。
2、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深入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把学生留省留州就业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党委书记、分管院长亲自带队,走访省内外,尤其是州内大型优质企业,对接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不断推动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在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的同时提高留省就业率。
3、就业部门开发拓宽就业市场,实地走访调研,为应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储备稳定优质的企业和岗位资源。上半年分别带领六个系部优选企业,靶向实地考察。本年度重点与吉林化纤、舜宇光学、长春中车、晶创科技、宁波宏协、奇瑞汽车、未来科技、华住集团、长白山皇冠酒店、华兴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合作。
4、搞好校招,用好网络,积极筹划、组织毕业生宣传推介和招聘活动。不间断向系部和学生发送招聘信息,同时与系部合作举行了线上线下专场宣讲会、双选招聘会和实习对接会等,上半年系部共组织25场宣讲会,参与企业34家。带领40名女学生参加在延大举办的“巾帼奋斗在吉林”宣讲招聘会活动。带领15名学生参加州妇联开展的“巾帼助航,引凤聚延”行动。
5、发放和指导2024届毕业生准确填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指导2021级扩招生填报平台信息,做好国家和省两级就业平台的建设、维护和就业数据核查、补录工作。专门给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了信息填报培训,就学生在就业平台填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日常随时随地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
6、充分发挥系部主任、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多次召开系部主任会议、班主任微信会议,组织观看全国、全省就业工作视频会,布置工作任务,提升工作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7、充分利用就业平台信息,细化就业平台数据,定期分系部分专业统计制表,督促系部主任和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平台填报和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8、要求系部、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思想动态,按需施策、分类指导、靶向推荐、精准帮扶。用好政策,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
9、开展有温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台账,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对一重点帮扶,实时更新。专门调查残疾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及岗位需求,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
10、全员覆盖,开展“就业育人”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应届毕业生做好政策性岗位就业指导,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和专升本;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组织毕业班师生收看每周一次的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课和吉林省就业指导系列直播课,做到周周有组织、周周有落实、周周有记录。
11、在新生中开展就业始学教育。开展2024级新生职业生涯教育月活动、开展高校大学生留吉兴吉行动——新生入学“五个一”活动,各系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新生收看“生涯启航 筑梦前行”吉林省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第一课。
11、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举办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六个项目获得校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选拔出四个项目组织参加省赛,荣获二银一铜;组织参加第九届创客中国大赛省赛(进行中);举办“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首届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暨微课程大赛”,19名教师(包括3名企业教师)参赛,分获校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选出其中8人参加省赛(进行中);举办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赛(进行中);与交通运输工程系联合举办“第一届‘博西杯’大学生辩论赛”,并取得良好效果。
12、组织师生参加培训。聘请国赛评委为师生做创新大赛的解读和项目来源选择的指导;组织教师参加省中心“生涯咨询与就业指导工作室建设培训班”学习;参加省教育厅“本土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参加教育部“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学习;组织11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吉林省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培训班”学习;聘请专家到校为学院首届“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暨微课程大赛”辅导;派出教师参加“吉林省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暨职业规划大赛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坊”培训;组织师生收看吉林省人才工作推进会、“数字经济与产业变革”线上专题讲座;组织45名学生参加吉林省高校“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派出6名外出参加“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组织全院学生收看央视频“青春的方向——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风采展示”等。
13、在推动就业工作的同时,向大型、成熟的企业征询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意愿,推给相关系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并通过各种渠道助力招生。
14、开展实习、就业状况跟踪调查。通过对专业相关度、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检验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质量。
15、获批“吉林省2024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活动项目”,并得到省人社厅省级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项目经费10万元,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建设。
16、及时对系部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进行收集汇总,按时完成国家、省、州、院各种数据及材料报送;做好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的使用和管理。
17、为42名学生办理了求职补贴。
二、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一)毕业生规模与学历结构:毕业生共计674人,大专学历
(二)院系及学科结构:共有7个专业系部、20个专业:
财经商贸系(3个专业):大数据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装备制造与智能控制系(6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系(5个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制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
旅游与韩国语系(3个专业):旅游 管理、应用 韩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交通运输工程系(1个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建筑工程系(2个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体育系(1个专业):运动训练。
1、生源结构:生源结构:吉林省575人,黑龙江省18人,河北省34人,辽宁省3人,福建省9人,江西省3人,山东省2人,湖南省4人,贵州省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人,山西省1人,安徽省3人,湖北省1人,四川省5人,西藏自治区3人
2、性别结构: 男474人, 女200人
3、民族分布: 汉族581人,蒙古族6人,回族3人,维吾尔族10人,朝鲜族40人,满族28人,藏族3人,苗族1人,土家族1人,哈萨克族1人
(三)毕业去向落实率(根据截至2024年9月1日的平台数据)
1、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78.93%(留省率63.51%)
2、省内、省外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
省内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78.61%
省外生源就业去向落实率80.81%
3、分系部、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
系部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财经商贸系 75% ;装备制造与智能控制系82.73% ;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系 84.89% ;旅游与韩国语系62.18% ;交通运输工程系89.74% ;建筑工程系86.73% ;体育系50%
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大数据与会计67.50%、电子商务86.7%、市场营销83%;电气自动化技术96.5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88%、机电一体化76.19%、数控技术92%、物联网工程技术75%、工业机器人72.09%;计算机应用88.16%、动漫制作技术69.23%、数字媒体艺术技术83.33%、软件技术88.9%、大数据技术92.3%;旅游管理100%、应用韩语77.1%、高速铁路客运乘务51.8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9.74%;建筑工程技术89.86%、工程造价79%;运动训练50%
4、未就业毕业生统计:142人
(四)就业结构及相关分析
毕业去向: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324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53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3人;应征义务兵10人;待就业(求职中)123人;待就业(签约中)1人;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5人;待就业(拟创业)1人;待就业(拟应征入伍)1人;暂不就业7人;拟出国出境4人,自主创业1人;自由职业2人;专升本89人
2、单位流向: 机关1人;中初教育单位2人;医疗卫生单位1人;其他事业单位17人;国有企业6人;外商投资企业23人;其他企业297人;科研设计单位3人;个体工商户46人;其他136人
3.行业分布: 制造业74人;农、林、牧、渔业8人;采矿业1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人;建筑业62人;批发和零售业58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人;住宿和餐饮业25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9人;金融业7人;房地产业9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1人;教育15人;卫生和社会工作6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人
(五)专业相关度、学生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专业相关度:大数据与会计80%、电子商务95%、市场营销95%;电气自动化技术9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91%、机电一体化90%、数控技术92%、物联网工程技术90%、工业机器人93%;计算机应用83%、动漫制作技术33%、数字媒体艺术技术33%、软件技术57%、大数据技术43%;旅游管理33%、应用韩语7%、高速铁路客运乘务1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70%;建筑工程技术92%、工程造价88%;运动训练50%
学生满意度:大数据与会计90%、电子商务90%、市场营销90%;电气自动化技术9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95%、机电一体化95%、数控技术95%、物联网工程技术95%、工业机器人93%;计算机应用85%、动漫制作技术72%、数字媒体艺术技术72%、软件技术84%、大数据技术75%;旅游管理66%、应用韩语100%、高速铁路客运乘务9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0%;建筑工程技术90%、工程造价92%;运动训练100%
用人单位满意度:大数据与会计92%、电子商务90%、市场营销90%;电气自动化技术9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93%、机电一体化93%、数控技术95%、物联网工程技术93%、工业机器人93%;计算机应用96%、动漫制作技术56%、数字媒体艺术技术56%、软件技术91%、大数据技术93%;旅游管理100%、应用韩语100%、高速铁路客运乘务10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0%;建筑工程技术90%、工程造价95%;运动训练100%
三、就业质量年度考核报告次年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