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 言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政府2011年2月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同年5月9日备案,延边州政府举办、延边州教育局主管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能为重、学做合一、创造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吉林省东部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努力把学院办成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269名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5人,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专任教师155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26人。
学院开设专业共22个。学院本着“按需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效率优先,引企入校,合作开放”的原则,学院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建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建筑、会计、旅游、语言、计算机技术等7个综合实训基地和机电、数控、电气电子、单片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建筑检测中心等44个实验实训室。
学院近期发展目标如下:加快学院转型发展步伐,到2017年末达到办学标准,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20万㎡、建筑面积10万㎡)交付使用,实现集中办学;形成建筑工程、制造技术、电子信息、财经管理、旅游语言等五大专业系、20多种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名以上;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5%;产教对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科研水平明显提高,骨干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5~7个精品课程,办学吸引力、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引领延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为延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服务、职教科学研究、中职教师培训、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说明:本报告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6年8月31日
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 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共437人,其中,男生263人,女生174人,男女比例1:0.66,省内生源432人,省外生源5人。
表1: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比例(%) |
电子商务 | 8 | 1.83 |
会计电算化 | 123 | 28.1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 | 5.2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6 | 5.94 |
建筑工程技术 | 109 | 24.94 |
旅游管理 | 24 | 5.48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5 | 8.01 |
数控技术 | 10 | 2.28 |
应用韩语 | 18 | 4.18 |
市场营销 | 12 | 2.75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20 | 4.57 |
化学制药技术 | 12 | 2.74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4 | 0.91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 | 0.91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0.69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 | 1.37 |
合计 | 437 | 100 |
二、 就业率
1.总体就业率
表2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186 | 42.56 | 64.99 |
升学 | 87 | 19.91 |
自主创业 | 4 | 0.92 |
应征义务兵 | 3 | 0.69 |
其他 | 4 | 0.92 |
待业 | 153 | 35.01 |
2.各专业就业率
表3: 2017年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就业率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初次就业率(%) |
电子商务 | 8 | 7 | 87.50% |
会计电算化 | 123 | 100 | 81.30%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3 | 17 | 73.9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6 | 7 | 26.92% |
建筑工程技术 | 109 | 72 | 66.06% |
旅游管理 | 24 | 10 | 41.67%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5 | 20 | 57.14% |
数控技术 | 10 | 6 | 60.00% |
应用韩语 | 18 | 1 | 5.56% |
市场营销 | 12 | 9 | 75.00%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20 | 11 | 55.00% |
化学制药技术 | 12 | 7 | 58.33%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4 | 4 | 100.00%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 | 4 | 100.00%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2 | 66.67%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 | 3 | 50.00% |
注:本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
3.未就业情况分析及说明
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 毕业流向
升学87名,占42.56%;签就业协议168名,占38.44%;签劳动合同2名,占0.46%;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6名,占3.66%;自主创业4名,占0.92%;应征义务兵3名,占0.69%;其他4名,占0.92%;待就业153名,占35.01%。
87名升学的毕业生与所学专业一致。

图1 2016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说明:未就业含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其他含应征入伍、地方和国家基层项目、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
四、 就业分布
1.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0机关 | 3 | 1.61% |
23医疗卫生单位 | 2 | 1.08% |
29其他事业单位 | 1 | 0.54% |
31国有企业 | 11 | 5.91% |
32三资企业 | 23 | 12.37% |
39其他企业 | 98 | 52.69% |
56城镇社区 | 1 | 0.54% |
99其他 | 47 | 25.27% |
合计 | 176 | 100.00% |

2.就业地区分布
省内就业为主,省内就业主要流向学校所在地--延边地区。
就业地区省份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1北京市 | 2 | 1.08% |
15内蒙古自治区 | 1 | 0.54% |
21辽宁省 | 2 | 1.08% |
22吉林省 | 140 | 75.27% |
23黑龙江省 | 1 | 0.54% |
31上海市 | 1 | 0.54% |
32江苏省 | 2 | 1.08% |
33浙江省 | 4 | 2.15% |
37山东省 | 30 | 16.13% |
44广东省 | 3 | 1.61% |
合计 | 186 | 100.00% |

省内地区分布 | 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 | 96 | 68.57% |
长春市 | 23 | 16.43% |
吉林市 | 9 | 6.43% |
通化市 | 4 | 2.86% |
白山市 | 3 | 2.14% |
四平市 | 2 | 1.43% |
松原市 | 2 | 1.43% |
白城市 | 1 | 0.71% |
合计 | 186 | 100% |

2. 就业行业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1农、林、牧、渔业 | 6 | 3.23% |
22制造业 | 35 | 18.82% |
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 | 0.54% |
24建筑业 | 21 | 11.29% |
31批发和零售业 | 15 | 8.06% |
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 | 1.61% |
33住宿和餐饮业 | 7 | 3.76% |
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8 | 9.68% |
35金融业 | 19 | 10.22% |
36房地产业 | 9 | 4.84% |
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 | 2.15% |
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1.61% |
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 | 1.08% |
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 | 10.75% |
42教育 | 4 | 2.15% |
43卫生和社会工作 | 7 | 3.76% |
4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7 | 3.76% |
4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 | 2.69% |
合计 | 186 | 100.00% |

3. 就业职业
职位类型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1科学研究人员 | 1 | 0.54% |
13工程技术人员 | 22 | 11.83% |
17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 1 | 0.54% |
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4 | 2.15% |
21经济业务人员 | 14 | 7.53% |
22金融业务人员 | 11 | 5.91% |
24教学人员 | 1 | 0.54% |
26体育工作人员 | 2 | 1.08% |
27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 1 | 0.54% |
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19 | 10.22% |
3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3 | 1.61% |
40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21 | 11.29% |
60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 19 | 10.22% |
90其他人员 | 67 | 36.02% |
合计 | 186 | 100.00% |

第二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学校专门成立了就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并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院级领导,班主任及专业指导教师。
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研究,明确校企合作的责任主体、权利义务,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实习实训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
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
为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解的成才观、就业观,指导学生调整好求职和就业的心态,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
四、就业帮扶与推荐
加强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我校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就业帮扶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建立贫困生就业信息库。通过发放奖助学金、助学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进行帮扶。同时,落实好吉林省 “双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的毕业生求职补贴项目。
五、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学校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在学校就业网站及时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2015-2016学年,就业网站共发布80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共提供近300个招聘岗位。
六、加强校园招聘活动
2015-2015学年度组织2次小型的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100多个招聘岗位。
第三篇 就业相关分析
一、专业对口度
2017届毕业生专业很对口69.89%,比较对口13.44%,不对口16.67%。
二、近两年就业率
2016年就业率26.54%,2017年就业率64.99%
三、就业形式变化趋势
2016年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74 | 20.85% | 27.89% |
灵活就业 | 23 | 6.48% |
升学 | 2 | 0.56% |
未就业 | 256 | 72.11% |
2017年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单位就业 | 186 | 42.56 | 64.99 |
升学 | 87 | 19.91 |
自主创业 | 4 | 0.92 |
应征义务兵 | 3 | 0.69 |
其他 | 4 | 0.92 |
待就业 | 153 | 35.01 |
自主创业和其他可以归类灵活就业对比
四、就业流向趋势
为提高学生就业率,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认清形势,跟踪市场走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同时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