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阅读内容
关于申报202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
作者:规划科研处 来源:规划科研处 时间:2025-09-22

关于申报202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

 

学院各部门:

202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请各部门认真查阅相关文件,并按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具体要求:

1、课题申报采取网络申报,课题申报者在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平台(jlszjxh.kypt.chaoxing.com)进行课题申报登记及相关信息录入。(先注册,后录入信息。)

2、已在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但尚未结项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申请人一般需要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且作为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申请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研究周期不得少于两年。

3、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社团组织和其他科研规划部门立项的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4、按要求填写《申请书》,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电子邮箱1632940474@qq.com。待科研处审核通过之后,申报人才能在课题管理平台上传相关部门盖章签字的课题《申请书》。此次课题申报科研处将通过立项评审择优上报。

5、选题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以塑造多元办学模式,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开发产教融合新形态,服务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鼓励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选题,既要开展学术前沿性研究,也要开展针对我省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实践研究。

3)支持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的实践性课题研究。

4)鼓励以团队申报课题,鼓励多单位尤其是校企合作申报课题。

6、课题申报人要慎重选题,避免重复研究。(可参考学院历年课题汇总表)

7、材料报送截止日期: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为止。

8、科研处评审:2025年10月10-11日

9、申报人在平台上传课题申请书以及填写相关信息:2025年10月13-15日

10、科研处在平台审核:2025年10月16-18日

联系人(业务咨询):全龙七  15143350877

 

附件1: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2:课题申请书

附件3:学院历年课题汇总表

规划科研处

2025年9月22日

附件1:202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主要选题范围,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名称。申报者可以在本指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申报题目。具体课题的设计要注重聚焦现实问题,力求落到实处并以小见大,要体现创新性。

1.职业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

2.省域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实践研究

3.职业院校落实“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5.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研究

6.职业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使命与功能研究

7.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定位与适应性研究

8.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

9.高职下沉市县办学模式与县域适配性研究

10. 职业院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11.“新双高”建设的内涵、标准及路径研究

12.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13.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的逻辑内涵、建设机理与实践研究

14.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15.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6.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7.职教高考的实施现状、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研究

18.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定位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创新

19.职业本科办学特色与实践成效研究

20.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实践研究

21.面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供给适应性研究

22.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3.职业院校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实践研究

24.“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25.职业教育助力非遗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

26.非遗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互融实践探究

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8.职业教育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29.职业启蒙教育中“地方特色产业资源”的挖掘与应用研究

30.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与实践研究

31.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匹配度提升研究

3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实践研究

33.面向新经济业态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34.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35.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6.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37.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

38.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39.职业院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研究

40.职业学校提高班主任管理和育人水平的路径研究

41.职业教育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

42.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43 职教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质量保障研究

44.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涵、建设成效和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

45.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46.职业院校“数字+”赋能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7.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8.人工智能时代职教学生数字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研究

49.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50.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51.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52.职业院校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53.职业院校提升心理健康工作实效性实践研究

54.职业院校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55.职业院校校园欺凌防治路径研究

56.职业院校培训制度、培训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57.职业院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研究

58.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研究

59.职业教育服务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践研究

60.社区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附件2:申报书.docx


初审:杨镇奉

复审:全龙七

终审:崔光勋